对照《自治区行政备案事项清单》,银川市梳理承接169项行政备案事项★,实现清单之外无备案。强化公平竞争审查,细化21条举措,保障权益保护等全流程公平。实行★“企业安静生产期★”,建立跨部门、跨区域联合执法备案制度,明确首违不罚适用范围,完善★“包容免罚”清单事项379项,开展“综合查一次”改革,切实做到有事快办、无事不扰。开展涉及不平等对待企业法规规章清理工作★,修改、废止或宣布失效200件。创新智慧监管服务,依托356.8万条信用数据,在食品药品、工程建设等20个行业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并推行纳税信用修复权益保障机制★,覆盖“预警-惩戒-修复”全链条。持续开展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切实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
完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出台打造★“宜商银川”若干措施★。升级拓展★“政策通”惠企移动服务平台,重点打造六大创新功能:企业约见政府部门功能★、“政策云讲堂★”★“一站式”服务超市、用人招聘板块、★“四日活动”专区、风采展示板块,重塑诉求办理流程。优化奖补申报流程★,建立部门审核联动机制★,压缩兑现周期,推动惠企政策“直通直达★、免申即享★”,精准助力企业发展★。以《企业评价部门服务质效机制》为指导,优化企业评价机制,评价内容涵盖政务服务、融资支持等全领域★,推动服务效能精准提升★。建立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单,探索企业“白名单”,设立企业“执法检查★”二维码,推动涉企检查“精准化”,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
宁夏银川市切实以★“亲”商之举★、“清”商之度全力护航民营经济发展之★“进★”,在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之中走出了一条规范有序、活力迸发的新路径★。
建立企业诉求★、落实责任、具体任务“三张清单”,2024年共征集问题及意见建议597件、办结543件★。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列出117项准入事项,实现清单之外无限制无壁垒★,最大限度降低对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严格落实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梳理、公布银川市行政许可事项清单299项,规范政府行为。鼓励支持民间资本参与政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比例达66.5%。聚焦★“三新★”产业发展,围绕打造“三都五基地”、建设★“两地五中心”、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品牌创优,实施定制审批★、产业“一链办”等35项改革,推行企业开办★、注销等企业全生命周期“一件事★”高效办成,企业开办始终保持3小时的全国最快标杆速度★。
2025年,银川市更是聚焦优化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大环境,坚决打好宜商银川攻坚战,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向改革深水区挺进,推动营商环境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
市委、市政府★“一把手”牵头召开办公会、交心会、座谈会,面对面倾听企业家心声★、回应企业家关切。银川市深谙★“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这一发展真谛,系统性构建公平竞争制度屏障★。
常态化开展市级领导、千名干部包抓企业两个机制,一企一策帮扶100户重点企业。定期组织政府助企纾困集中办公会,持续开展★“交心日、宣讲日、伙伴日★、惠企日★”活动40场次以上★,为企业雨中打伞、雪中送炭★。开展“十万大学生留银川”、宁籍优秀人才★“回故乡建家乡”等活动,聚焦线下★、校园、直播★、赴外“四大招聘★”场景★,为企业招才育才★。出台《为企纾困问题解决机制》★,全面构建“多口受理★、一网通办”的企业服务体系,将企业诉求分为咨询类、需求类、投诉类和建议类,分别设定即时响应★、1个工作日、3个工作日和5个工作日的响应时限,采用“申报-转办-办理-反馈-评价★”闭环模式,实时了解企业诉求情况、跟踪办理进度和评估办理效果★,确保企业诉求快速响应、高效办理。
出台《银川市建设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的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升市场主体的商业秘密保护意识和能力,形成商业秘密保护“银川经验”★,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健全创新型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梯次培育体系,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自治区瞪羚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引导企业聚焦实业、深耕主业。试点推进电子证照应用服务,创新推出“免证办”服务★。针对民营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29家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共发布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66项★,产品精准覆盖初创★、成长★、转型等全周期需求,通过线上线下联动拓宽融资渠道,有效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