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粟文化广场位于长宁区,为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的商业办公综合体★。其停车库位于地下二层、三层,共计
4500个公共停车位,新增1500个错峰共享停车位★,新增至少500个公共换乘(P+R)停车位,建成20个示范性智慧公共停车场(库),基本实现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全覆盖,用心、用情、用力推动本市停车民心工程取得新成效★。资料:市交通委
1200多辆周边小区居民车辆申请享受到了按月计费的实惠。近两年,本市各区交通管理部门都在大力推进智慧道路停车场建设,稳步推进上线运行工作★,截至目前,已有416条
通过优化停车流程★,强化智能引导,可大大提升停车服务的精细化水平,消除公众停车、寻车的“焦虑”。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累计创建215个停车资源优化项目,开工建设3.25万个公共停车位,提供4.44万个错峰共享停车位。此外,全市已新增2648个公共换乘(P+R)停车位★,其中5个停车场(库)、759个停车位已对社会开放公共换乘(P+R)停车服务★。
位于松江区9号线佘山站东侧的宝乐汇停车场(库)★,地下二层有241个公共换乘(P+R)停车位,2024年11月20日对外开放公共换乘停车服务★,利用率此后逐步提升,目前日均使用率已达到80%。针对9号线周边居民较大的换乘停车需求,松江区交通委已在积极协调推动九亭站等P+R停车场(库)尽快对外开放运营。
2025年作为新一轮民心工程的收官之年,市、区两级交通管理部门将继续坚持以民生为己任,聚焦重点,精准施策★,在扩大设施供给和提高使用效率上双向发力★,持续推进创建
这些数字背后★,是市★、区两级交通部门牵头破解停车难题的各种成果。归纳一下★,可以看到“加减乘除”4种解题法↓
像佘山站这样的P+R停车场(库),也是新一轮民心工程迎合发展需求、扩大服务范围的一项重点任务,将为居住在城市外围的市民进出中心城提供更为便利★、更加多样化的交通出行服务★。
车位★。为响应数字化转型要求★,提高停车场(库)服务品质,在长宁区交通委的协调下,场(库)运营方积极推进智慧停车场(库)建设★,按照G2级技术标准设置蓝牙AOA定位基站、停车信息采集发布设备★,提供面向车行和人行的路径规划、场内导航、空位引导★、反向寻车等全过程智能引导服务★,停车人通过访问“上海停车”APP或者现场扫码均可便捷试用 。目前★,运营方正进一步拓展测试停车预约功能★,后续将对公众开放使用★。
闵行区在亭场路、平阳路道路沿线个道路停车位,允许工作日夜间和双休日、节假日全天停放,对缓解周边康城小区、古美一村★、古美三村、古美四村等小区的停车缺口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根据新一轮民心工程总体部署,闵行区交通委对该区道路停车场实施了智慧化改造,设置了智能感知采集设备高位视频,可实现无人值守、自主缴付,并同步开通了错峰共享电子签约功能
类似徐汇区桂江路智能车库以及近年来涌现的静安区垂直掘进智能车库★、长宁区光华医院AGV智能车库等新型智能停车技术的应用,是新一轮停车民心工程创新突破的重点★、亮点所在。通过空间的复合节约利用★、系统的高效精准运转,实现最大幅度的空间增容,让每一位车主享受到安全、快速、便捷的停车体验,正是解决超大城市停车难问题的应有之策★、发展之势。
曹杨八村的停车治理措施是目前住宅小区解决停车矛盾最普遍采用的路径,结合旧住房更新改造★、“美丽家园”改造等工程★,一体化规划设计内部空间、资源★、秩序,挖潜改增设停车位★,同时向周边公共停车资源要效益,利用停放需求上的“时间差”★,实现错峰共享的“双盈利★”。
上海市交通委介绍★,2025年是新一轮停车资源优化民心工程“三年行动”的最后一年。今年,市、区两级交通管理部门计划持续推进创建
桂江路公共停车库★,位于徐汇区康建街道中环绿廊桂江公园樱花大道,在徐汇区交通委协调推进下,项目建设采用分层出让供地方式,地上为公园绿化★,地下为公共停车库,实现了土地空间资源的复合利用。项目东侧以居民区和商务园为主,停车需求旺盛。该公共停车库分为南北两个车库,共设置575个停车位,可有效缓解周边居民和商务办公的停车需求。其中★,设有420个仓储式平面移动停车位(简称PPY技术),采用了先进的抱胎式存取方式★,可实现用户的自助存取车功能。该项目已于2025年初正式投入对外运营。
13250个道路停车位提供工作日夜间和节假日全天的错峰共享按月计费服务,受到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位于普陀区真如街道的曹杨八村,是上世纪80年代建设的工人新村,常年被停车难问题所困扰。2024年小区通过旧区改造工程,对内部通道、绿化草地★、闲置空间利用等方面进行全面优化,不仅小区环境旧貌换新颜,还在小区内部挖潜新增8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矛盾。同时,在普陀区交通委、曹杨新村街道的积极协调下,临近该小区的真如山姆会员店/寰宇城停车库又提供了100个错峰共享停车位★,通过“上海停车★”APP就可进行线上签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