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护苗工程。2024年,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3万个★。 深化“五爱★”教育阵地建设。新建和改造提升未成年人“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阵地200个。依托★“五爱”教育阵地不断深化教育服务,开展★“童心向党”、“争做文明有礼天津娃”等主题活动7500余场,受益未成年人11.2万余人★。
休闲宜居工程。继续推进★“植物园链”建设★。于10月份建成开放了梅江公园(北段)和柳林公园(二期),为市民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空间★。新建提升56个口袋公园,总面积约17.7万平方米★,努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绿色休闲空间,实现“推窗见绿,出门见景”★。在水上公园、动物园、南翠屏公园、水西公园增建智能健身设施和商业便民设施★,改造南翠屏公园儿童广场公厕和半山游客驿站,提升公园服务功能★,为游客提供多元化游憩体验。
2024年,全市各区★、各有关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厚植为民情怀★,用心用情办实事★,高质量组织实施民心工程★。截至2024年12月中旬,2024年20项民心工程48项具体工作已全面完成,其中43项提前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惠农增收工程★。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79.37万亩,项目区生产成本有效降低,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农民每亩节本增效200元左右★。开展增殖放流,全市共放流中国对虾、三疣梭子蟹★、口虾蛄等海水品种15个★,鲢、鳙★、草鱼等淡水品种7个★,累计放流各类苗种约15亿单位,相关水域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水产品种类明显增多,渔民整体增收1亿元以上。
就医减负工程。自2024年1月起★,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和连续参加本市居民医保参保人员门(急)诊报销最高支付限额提高1000元。完成医疗保障信息系统改造并于2024年1月1日上线运行,参保人员可以刷卡享受相关医保待遇★,累计为63万参保人员减轻就医负担3.6亿元。
养老助残工程。聚焦老年人需求,不断优化养老服务内容和质量,2024年打造了10个智慧化养老综合体和10个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培训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2200名。全年为4763名残疾儿童提供了康复救助。通过完善制度体系★、实施机构协议管理★、跟踪监督检查★,促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规范化发展。完成海河旅游观光带无障碍环境建设,新建轮椅坡道2处、缘石坡道46处,安装过街提示音响51套★、无障碍标识64处、无障碍扶手438米,为老年人、残疾人等有需求的人群游览海河提供更多便利★,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文化惠民工程★。以“文化惠民 文化润城”为主题举办2024年天津市名家经典惠民演出季,在全市22家剧场集中上演京剧、线场国内外优秀剧目进行展演★,受到观众好评★。举办第九届市民文化艺术节★,以全市文化场馆、文化广场、基层文化站为阵地,推出52项、近3000场次特色群众文化活动★,以歌舞、书画★、展览、诵读等多种形式,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发放2024年天津文化惠民卡11万余张★,组织包括第四届天津蹦豆儿喜剧节、2024天津戏剧节在内的惠民演出近万场,吸引65万名观众走进剧场观看演出。
路网完善工程★。完成凤聚路、慧群道、云丽路、悦山道、集平路、金梭南道、银梭路等7条市政道路建设,保障群众顺畅出行。提升改造农村公路 299公里,桥梁8座★,有效改善了53个街镇★、189个村庄近70万名农民群众的出行条件。
灾后重建工程。推动灾后种植业恢复生产,组织抢种补种恢复小麦种植面积9.28万亩★,种植业设施恢复生产面积达到5141亩,在武清区新建1个现代设施种植业标准化园区★,实现夏粮丰产丰收,蔬菜生产稳中有增。于汛期前完成津滨雨污水合建泵站改建工程★,提升河东、东丽两区50★.54平方公里范围内雨污水收集排放能力,受益人口约80万人。完成东淀蓄滞洪区退水口门修复工程,保障西青区杨柳青镇、辛口镇22个村居民出行安全,为后续河道蓄水灌溉提供方便。
消防提升工程。完成宝坻黄庄消防训练基地及战勤保障消防站、武清泉州路消防救援站、西青密源路消防救援站主体建设,三个消防站已具备执勤条件。进一步加强对“九小单位”负责人及员工★、街镇消防执法人员、社区网格员的消防培训★,累计培训人员3.5万余名★,有效提升了消防救援能力和安全保障能力。
绿色畅行工程。建成开通地铁11号线号线延伸线(京华东道站)、市域(郊)铁路津静线★,进一步织密我市轨道交通线网,方便居民绿色出行★。利用轨道交通边角地块建成投用迎水道停车场★、北站A口停车场★、西南楼停车场、香山道C口停车场、香山道D口停车场共5个智慧停车场,提供车位302个,进一步完善了轨道交通配套设施★,方便市民出行及停车★。累计优化调整公交线号线沿线等公交线路进行优化整合★,方便公交与地铁接驳★,为群众出行提供更多便利★;新开通旅游专线条由市区通往滨海新区各景点的旅游公交专线,方便群众出行游玩。
就业保障工程。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稳就业32条”,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大中城市联合招聘★”和★“春暖农民工”★、“公共服务进校园★”、“百日千万专项招聘”等专项服务活动,积极帮扶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我市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超35万人。自2024年7月1日起,提高了我市失业保险金待遇标准。
扶弱解困工程。制定完成低收入人口认定政策★,推进低收入人口动态信息监测平台建设,提高兜底保障水平,信息平台共预警1★.24万人次,全市纳入保障范围群众共计8.87万户,13.69万人★。为农民工★、困难职工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开展免费健康查体,累计查体40114人★。
全民健身工程。全面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全年新建40处足篮排多功能运动场、40处社区户外微场地、16处室外智能健身房,为40处乡村健身广场配建篮球场、健身器材★,为群众打造高品质体育健身新空间。发放5万个天津数字体育惠民卡补贴名额★,共补贴47297人,发放补贴金额945★.94万元★,拉动体育消费2831★.27万元,激活体育消费市场,鼓励市民参加体育运动。成功举办天津市第一届学生(青年)运动会★,共有722个参赛单位(代表队)的12752人次运动员参加本届竞赛。成功举办2024天津马拉松,获得广大跑友和网友的广泛好评和赞誉,直接拉动经济2.22亿元,间接拉动经济6.51亿元★,带动就业2479个。
惠民安居工程。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6592套,在毕业季线上线下开展“保租房进校园”活动,多渠道发布项目信息★,更好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需求。持续开展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动态监测★,改造农村困难群众危房328户★,确保应改尽改、不落一户。向8.1万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房补贴4.66亿元,进一步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服务平台,完善操作流程★,服务保障群众幸福安居。
提质优居工程★。完成46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按照★“一区一案”原则★,坚持“样板引路★”,持续改善提升群众居住环境。推动滨海新区天房美岸英郡、津南区东旺家园、宝坻区润阳馨园★、东丽区华轩北园4个居住小区闲置地下停车场启用,完善配套设施设备,释放停车泊位1573个★,有效改善居住小区停车环境★。
惠工解忧工程。对在职工会会员开展大病救助。全年合计拨付3200万元,救助915人次,其中431人次获得5万元救助★。对在职工会会员开展住院关爱慰问。2024年,全市各级工会慰问符合条件的住院职工5.19万余人次,发放慰问金4255★.8余万元★。
供水排水工程。完成河东区文华里★、河西区龙海公寓★、河北区东海花园和裕泰家园★、东丽区昆仑里和跃进东里★、西青区云舒花园和赤龙鑫园★、北辰区桃香园等9个居民小区以及滨海新区古林开发区市政道路、永泰路等共30公里老旧供水管网更新改造★,有效解决供水管网漏损、水压低等问题★,改善1★.3万户居民用水条件★。汛期前完成河东区津塘路三中心医院、昆仑路★,河西区马场道、宾馆路,红桥区青年路以及北辰区龙泉道等6处易积水点位提升改造,上述地区退水速度明显加快,为市民汛期出行提供保障★。
商业便民工程。建设10个高质量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完成便民生活圈小程序开发、菜市场智慧化提升、再生资源智能回收箱建设等33项具体任务★,覆盖56个社区★,服务周边居民25★.44万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便利化、多元化的消费需求★。新建★、提升改造6个标准化菜市场,融合超市运行模式★,服务老年人助餐和残疾人购物,为周边社区10多万居民买菜购物提供便利★。
燃气供热工程。改造提升老旧燃气管道128公里,提升燃气管道设施本质安全和智能化管理水平★,让居民用气更安心★。改造供热旧管网178公里★,提高管网设施安全运行保障能力、能源利用率和供热服务质量★,惠及160多个社区、12万居民用户★。实施城市供热“冬病夏治★”,完成户内改造7638户,采取更换散热器★,调整★、更换户内管道,更换阀门或清洗过滤网,冲洗户内供热设施等措施★,有效改善居民用热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