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field name='typeid' function="GetTopTypename(@me)"/}
{dede:field name='position'/}
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

  时隔不到半年★★★,继深中通道之后,粤港澳大湾区又一超级工程黄茅海跨海通道于12月11日下午3时正式通车试运营。这座“海上长虹★★★”亮相于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以独特的姿态闪耀在珠江之畔。

  伴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的建成通车,被誉为★“中国侨都★★★”的江门迎来“大桥经济”窗口期、黄金期,江门大广海湾★★、珠海金湾区等区域也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黄茅海跨海通道也将与珠江黄埔大桥★★、南沙大桥、虎门大桥、深中通道★★、港珠澳大桥等,共同组成大湾区跨海跨江通道群,助力大湾区早日形成世界级交通枢纽★★★。

  记者获悉,黄茅海跨海通道是港珠澳大桥的西延,起于珠海市平沙镇★★★,向西跨越黄茅海水域★★,终于台山市斗山镇;全长约31公里★★,跨海段长度约14公里,双向六车道,设置高栏港大桥(主跨700米双塔单跨)、目前世界上跨径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桥——黄茅海大桥(2×720米三塔双跨斜拉桥)2座主桥,隧道2座,互通4座★,服务区1处。

  该项目于2020年6月6日开工建设★,2022年8月狮山隧道贯通★,2023年4月5座主塔全部封顶★★、8月象山隧道贯通,2024年高栏港大桥★★、黄茅海大桥先后合龙★★,并于11月25日通过交工验收★★。黄茅海跨海通道作为国家重大工程,由广东交通集团建设管理★★★,中交路建★★、中铁大桥局★、保利长大、中铁十一局、中铁十二局、中铁十四局、中交二公局等30多家单位共同参与,建设期间累计有近万名建设者投入到这一重大跨海工程建设当中。

  据介绍,该项目建设者完成了七大技术创新★★★:首创了双曲面独柱式钢筋混凝土索塔新结构、海中超大跨多塔斜拉桥高性能结构体系及减震耗能装置,首次提出了“风嘴+水平隔涡板+下中央稳定板★★★”综合气动措施,构建了双曲面异形索塔设计-施工一体化技术体系,研发了全离岸海洋环境下TY型墩及大跨度钢箱梁施工技术★,改进了超宽分体钢箱梁施工线形控制方法★,攻克了基于单北斗的跨海精密控制测量技术,并首次建立了以北斗系统为主的跨海桥梁工程北斗连续运行参考站,实现了快速建造★、优质建造★★。

  据了解,黄茅海跨海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首个开工的跨海通道工程,也是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大湾区又一重大跨海通道。在过去4年半的建设历程中,广大工程建设者团结奋斗,克服种种困难★、战胜重重挑战★,形成了七大技术创新和十大装备新工艺,创造了★“黄茅海速度”,为大湾区互联互通再添“关键一横”★★,打造了大湾区乃至中国交通建设又一张靓丽名片。

  “在建设之初★★★,我们进行了深度的研判分析,发现多个难题必须要攻克:超强台风频发★★,抗风设计难度大,施工期渡台风险高;超宽分体钢箱梁涡振控制难度大;项目穿越多条航道★★,通航复杂,船撞风险大;海洋腐蚀环境恶劣★★,耐久性保障要求高……”黄茅海跨海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朱超说,“全体建设者践行实干精神,以技术创新作为破解难题的‘钥匙’,以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充分体现出★★★‘中国制造★★★’的水平。”